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
【文章】給今年的設計科系畢業生的求職經驗分享。文/涂閔翔
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
【文章】人生至少做一次創業家
撰文者:Joey Chung (鍾子偉)
兩個月前我家中來了一位朋友住了兩個晚上。他是我一個大學學妹的男朋友,他們兩個現在都在香港工作。男生是義大利人,一個很成功的連續創業家,25歲離開學校之後就自己開公司並且賣掉獲利退場。
現在他在弄他下一個新的創業點子,他已經在無數的細節和商業計畫上面努力了兩年,他來上海兩個晚上是要和潛在客戶、創投和天使投資人碰面開會。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他,我也答應了我學妹讓他男友來我家客房住兩個晚上。
從時間上來看,我前一週才剛從東京飛回來,生理和心理都非常疲憊。那兩天,他會參加許多會議來推銷他的想法,試圖替他的公司募到種子基金,或是簽下第一個客戶。他會一早在我出門上班時跟我一起出門,然後晚上開完會後,我會為他開門然後在家裡面喝杯啤酒聊聊各自當天的狀況。
最後一晚,我十一點以前就在沙發上睡著了,然後被他的敲門聲吵醒。我依然穿著我的西裝、頭髮亂糟糟的走去門口幫他開門。幾分鐘後,我們一起坐在餐桌旁喝杯啤酒,我問他狀況如何,我的視線和意志都因為疲憊和剛醒來有點迷糊。
「非常好,」他說,「我今天和3個創投碰面,之後和一家潛在客戶的財務長吃晚飯。他們可能再也不會聯絡我,但有家創投看來很有興趣。他們說他們做審慎的評估,然後在兩週內回覆我。畢竟,我可能在過去的2年被拒絕100次,在每個會議上都失敗,但我只需要有一家成功的創投說好,然後有一個客戶下單,目前為止僅存在我Macbook中30頁PPT上的抽象、瘋狂的商業點子,突然之間就會變成一間公司了。我真的相信這個創業點子,所以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我成功或是我燒光我過去所有的存款。」
他說完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已經凌晨一點了,我可以清楚感受到有一股充滿能量、熱情、天真年輕的興奮感,從他如孩子一般露齒大笑中跑了出來。有那麼幾秒鐘,我醒了過來,聚精會神的端詳他的表情,我完全理解並且非常欣賞他的笑容。
過去幾年我也像他一樣有過這種時候。當我大三時,我完全不了解出版業,也沒有任何人脈。我翹了一堆課和編輯以及出版社開會,想辦法出版我第一本書。從那次經驗中我學到很多,我之後也寫了報紙專欄、賣電視劇劇本,創立非營利組織。
我們99%的人在每天的生活都是為某人工作。我們有老闆,積欠報告,並且需要達成目標。我們多數的時間都花在為別人的公司工作,支付別人的貸款,幫別人實現他們人生的夢想。
慢慢地,一天又一天、一次次爭吵、一次次夢想幻滅,我們慢慢忘掉曾經,我們也是自由、不欠任何人,並且對於完成我們自己的夢想充滿希望。
我喝完我的啤酒,拍拍他的背,跟他說我要去睡覺了。那晚我躺在床上,他在餐桌旁那疲憊但充滿希望的笑容,那雙屬於夢想家的眼神,依然抓著我的思緒不放。
我想起當我20、22歲時,第一次從推銷會議回來,想要賣出我第一本書的點子,我第一個電視劇的點子,我全身充滿活力,而且真的感受到腎上腺素在我血管中湧出,我超級興奮快樂,導致我完全無法上課,連教授說的一個字都聽不進去。
在我第一次受邀去一間滿是專業編輯的房間簡介我的書籍想法之後,他們告訴我他們會考慮我的提案大約兩週,然後再回覆我。我那時20歲,我回到我的宿舍,爬上床,卻睡不著。我臉上掛著微笑,而我的心依然砰砰作響,我的腦子一直在奔馳想像著攤在我眼前的所有可能,而也不過就是前一天,這還只是個瘋狂的夢想。今晚,卻真的變得可能成真。當我認知到這一點的那一刻起,我的人生從此變得不同。
當你第一次試著追逐你的夢想回家之後的晚上,就像現在我朋友坐在餐桌旁一樣,臉上有著疲憊但開心的笑容,那是第一個,你人生中最甜美的晚上。在那一刻,他們是否在一週後是否有打給我,然後拒絕出版我的書根本不重要。我可以一整個禮拜都被拒絕,但我根本不在乎。我有一個夢,不管有多笨,多幼稚或多天真。而我已經盡我所能去嘗試,不管有多少人告訴我我註定會失敗。
當我去睡覺時,他依然坐在桌旁,眼光看著遠處,持續夢想著。那是一個人真正自由,真正為自己而不為他人工作,一個人熱愛他的生活、他的工作,而不做任何妥協時的畫面。我們有多少人在我們人生中能夠這樣過?那種感覺只有當你之前有創業過才會真正理解,那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力,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成功的企業家無法再為其他人工作。
我並不是指一定要真正的企業創業。開一間你夢想中的咖啡店,學彈吉他,鼓起勇氣約一個你已經煞到半年的女生出去約會,或僅僅去上你第一堂瑜伽課…..。每個人人生中都有夢,如果當你走過你的人生,卻從未去試著最追逐你的夢想,不管是成功或失敗,那不是很可悲嗎?
我微笑著關上我的房門。悄悄地,我對他說「謝謝」,感謝他提醒了我那種感覺。在你一生,確定你有當過一次「創業家」,不管那是創辦一個公司、個人嗜好,或追求真愛。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至少有過一次這種經驗,在凌晨一點中,坐在你朋友的餐桌旁,精疲力盡但是快樂而不後悔,全心的相信你的熱情,而且知道你已經盡力做到最好。
而至於那些告訴你說你永遠不會成功的人......
管他們去死。
我們只能活一次,永遠不要後悔。
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
【文章】 如何成為一個有梗的人
在我看來,大多數人對「創業」– 尤其是「網路創業」– 最大的誤解,就是以為只要能夠做出一個受歡迎的產品,一切就搞定了。但事實上等到你真正開始創業就會發現,除了產品之外,一個成功的創業團隊還需要太多太多其他的元素 — 合作夥伴、通路、供應商、媒體、客戶等等。而這些,並不是一個「好產品」三個字就可以幫你換來的。
所以身為一個創業者,除了做產品的能力之外,你其實還需要很多很多其他的東西 — 說故事的能力、讓人想要加入你、幫助你的能力、打不死的厚臉皮、無比的樂觀、對數字的敏感度… 等等等。而其中,我覺得最重要的,就是讓人喜歡上你的能力。
Jessica Hagy 不久前在 Forbes 上寫了一篇「How To Be More Interesting」,我認為非常值得大家參考。以下,是我用自己的語言幫各位做的詮釋:
1. 去探索這個世界
去看看新的地方、想想不同的主意、試試不一樣的東西,只有無聊的人才會一直待在同一個「迴音廊」(小圈圈) 裡面。去吧!走出你的舒適圈,去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吧。
2. 分享你的心得
大方的分享你的收穫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那些東西。在這個過程中,還可以培養你說故事的能力。得到別人的正面回饋,還能夠鼓勵你下次去嘗試更多新的東西。
3. 做些什麼,什麼都好
跳舞、音樂、裝修、重新排列傢俱、去玩、去幫助別人、去創造,重點不是做什麼,而是去做。不,成天在那裡抱怨,並不是做什麼的一部分。
4. 每個人本來都有點奇怪,哪有什麼好奇怪
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一個「正常人」,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奇怪的地方。所以其實你沒有必要刻意隱藏,那樣反而會讓你變得更奇怪。你的特殊喜好,往往也是讓你變得特別,甚至讓人家喜歡上你的原因。
5. 有一些信仰
如果你啥都不在乎,那也沒有人會在乎你。如果你只在乎錢,那更慘,因為錢根本不在乎你。真心的去關心其他人和他們的問題,試著幫他們做些什麼。相信我,這個世界其實非常的有人情味。
6. 學會傾聽
如果你一副什麼都知道的樣子,誰想跟你聊有趣的事情。如果你的自大超過能力,那只會成為人們迴避的對象。
7. 不試怎麼知道
什麼事情都給它試一試,就算是看起來非常奇怪的。說真的,不試,你怎麼知道?
8. 離開遊行隊伍
如果全世界都已經在做團購,那只表示一件事,就是你已經遲到了。勇敢的離開那裡,去創造一個自己的隊伍吧!
9. 帶點種
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,成為一個有趣的人,你當然需要勇氣,難道你一輩子都只想當那個躲在茶水間談論別人英雄事蹟的人嗎?
10. 別理他們
無聊當然是最安全的,所以大家都會跟你說別去。他們沒打過棒球,但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球評。跟他們認真,你就輸了。
當然要當一個有趣的人,絕對不只上面這些事情而已。但我希望今天的文章,會讓你找到一些小小的起點。相信我,你會非常驚訝人緣這件事有多麼的重要。
加油囉!
文章出處by MR JAMIE
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【文章】會「說故事」 才有創造力
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,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,是學校教育的通病。培養說故事的能力,才能觸類旁通、舉一反三。
《天地一沙鷗》的作者李察巴哈(Richard Bach)有個非常叛逆的兒子詹姆士,他念到九年級就跟父親說,學校教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要中輟。他十六歲設計電玩遊戲賣給公司,二十四歲做到蘋果電腦公司軟體測試部的經理,是自我教育成功的好例子。
他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教育的通病: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,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。他說找出任何兩件事的關係就是創意的來源。他訓練員工的方式是給他們一堆事實,請他們講個故事出來。當講得出故事時,他們就了解這些事實背後的關係了。
故事是把事情合理化,我們會把重點包含進故事中,忽略我們認為不重要的部份,從講的故事中,他知道員工有沒有抓到重點。所以他說科學是個故事,歷史尤其是個故事。
他曾經請大學教授來教他歷史,但是他要知道的不是年代,而是什麼樣的錯誤是人類一再發生的?偉大的理念怎麼傳播的?文明怎麼發展出來,又怎麼衰微的?他說讀歷史唯一的目的是以古鑑今,永不再犯。
他的話使我想起我們幾十年來的教學方式,真是很感慨。改變歐洲歷史十大事件的年代,我高中畢業四十四年了還會背,但是我卻不知道它們彼此的關係與相互的影響。我們的知識確實缺少橫向的連接,因此影響我們思想網路的綿密。在美國念書時,老師考我們文藝復興和黑死病的關係,我知道文藝復興是什麼,我也知道黑死病是什麼,但我不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。(註)
用故事來評估學習成效很對,人的大腦有把事情合理化的傾向,所謂「自圓其說」。古人對大自然的變化不是很了解,看到月蝕、地震時就會編出「天狗吃月」或「地牛翻身」來解釋,因為一個現象不能被合理的解釋會造成心裡的不安,會不停在心中翻騰。這時,大腦會盡力搜尋跟這事有關的資訊把它組合在一起,左腦前額葉區就從中找出理由把這件事合理化。許多鄉下老人家繪聲繪影的民間傳奇就是這樣編出來的。
那麼,故事是什麼呢?它就是事實的連接,是個重新建構的別人心智,一個故事在被我們解釋之前,什麼都不是,當我們把它的前因後果找出來,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時,我們也就了解這個現象了,故事幫助我們記憶。
橫向連接,從神經機制上來看,就是觸類旁通、舉一反三,難怪詹姆士認為說故事跟創造力有關了。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 ■
註:黑死病使得歐洲人口大減,人死,財富重新分配,同樣的土地養比較少的人,人先吃飽了才能管肚皮以外的事,蒙古西征帶來黑死病也帶來印刷術,東羅馬帝國滅亡,學者往西逃,帶來了書和東方的文明,黑死病死者的衣服變成做紙的原料……。
才有創造力只重視事實的灌輸與記憶,不注重橫向的連接與思考,是學校教育的通病。培養說故事的能力,才能觸類旁通、舉一反三。
by 天下雜誌 428期
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
【文章】鄒開蓮:溝通的九十秒原則
最近參加一個基金會活動,看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在結業典禮上,練習在九十秒內,對父母表達感謝。
有些孩子很害羞、有些說話又多又急,有的講話搖搖晃晃。有趣的是,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看著家長的臉說「謝謝」。一開口盡是「然後…然後」,不知九十秒裡塞了多少「然後」,台下都笑了。
接著,一位女孩帶著微笑、自信上台,表達有條不紊,立即讓人刮目相看。
溝通能力,尤其是語言表達,不是天生,而是訓練的。台灣人從小到大,多被動學習,很少練習表達想法。長大後不只缺乏口條,說話也缺乏邏輯與說服力。
一到社會,才發現會做、不會說很吃虧。經常在國外工作,更強烈感受,愈想往上走,語言溝通這門學問就愈重要。
日前參加一場由美國科技網站AllThingsD在香港舉辦的論壇。主持人是老資格的科技記者,各場與談人,皆是全球科技網路大咖。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,心裡頗緊張。
前一晚,總公司媒體關係主管替我做預備。他問了幾個問題,像亞洲網路趨勢、雅虎在亞洲有何不同於全球的策略。
這些都是我天天在做的事,也回答過這種問題好多遍。但他要我用九十秒回答每個問題,又是英文,我發現以前習慣用「論說文」回答媒體問題的方式,完全行不通。
我同事說,「原則很簡單:說你要他們知道的,用故事、舉例很有效,最重要的是活力和自信,讓他們想聽你說話。」
的確,我們往往把要傳達的話,埋在一堆數據資訊裡,卻忘記溝通單純的目的。
我發現很多人常犯的錯誤:第一,想說的太多,太多細節,反而模糊重點;第二,一直講,沒有停頓和反饋;第三,聲音肢體沒「表情」,缺乏吸引力。
或許你也有這樣的簡報經驗:一張投影片好多重點,再加點插圖、避免枯燥。一上台,三十分鐘簡報,第一張就講了五分鐘,還有二十頁,下面的人開始看手機…。
我一直有簡報內容過多的問題。有次請教一位澳洲講師,他問我,「你想告訴老闆什麼?希望他做什麼?」
首先,他叫我把簡報放到縮小排列模式,用一句話說出每張重點,再檢視內容是否符合那個重點,不符合就刪掉,盡量簡潔。最後再看整個簡報是否達到預設目的;並提醒我每張投影片不要超過兩、三分鐘,且一定要停頓,讓注意力停留在自我身上,而不是投影片上。用這方法,內容果然簡潔有力多了!
我的工作,幾乎八成時間花在各式各樣的溝通上。我發現,有效的言語溝通,對領導管理極為重要,甚至是凸顯實質內涵,最關鍵的外在能力。
不論你今天在組織裡什麼位置,抓住機會就練習,這項投資絕不摃龜!
(作者為Yahoo!亞太區董事總經理)
by 天下雜誌484期
【文章】開口就像CEO的8大祕訣
「每一次非得開口不可,都是在測試你的領導能力。」─美國作家詹姆士.修莫
傑克威爾許的演講撰稿人藍恩曾說,在奇異公司,擔任領導人的條件之一,就是要有傑出的演說力,必須「一上台就能傳授、說服、激勵、領導。」
只不過,「當眾演說」一向是許多人的罩門。有項調查曾經問過三千個美國人,「你最害怕的是什麼?」結果,演講竟然擠下了死亡,被列為最讓人恐懼事物的排行之首。
難怪許多主管會對公開演說避之唯恐不及─不是推說自己忙不過來、有更要緊的事非做不可,就是一拖再拖,拖到硬著頭皮站上講台,結果講得一塌糊塗─白白浪費了一次溝通的機會。
想要成為領導人,就必須會講話。從當上經理人開始,你就躲不掉各種不得不開口的機會:可能是自己部門召開的會議,由你站起來說明公司的新政策;也可能是一場部門歡送退休員工的晚宴,你得「說幾句話」;還可能要對客戶、董事會做業務報告,或接受外界不定期的演講邀約。
「在所有的行銷技巧中,向目標對象做簡報或演說,是分享概念、影響他人、建立企業品牌的最佳方法之一,」溝通訓練專家平可絲強調。如果你渴望在職場生涯中步步高升,那麼,除了精通本業,你還要懂得善用演說,跟公司內外的人有效溝通。
身為主管,如何才能鍛鍊出隨時都能自在表達的演說力?
事前準備
專家都同意,絕佳的演說技巧,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,一切都要靠「準備」。如果你下週就要上台講話,管理顧問貝爾克和托普琴克提出了幾個事先準備的基本要點:
1. 決定你的演說目的,把它寫成一句話:精彩的演說,都始於清楚的訊息。你希望聽眾從這場演說中得到什麼啟示?把主題寫成一句話,讓大家立即能夠清楚理解。
2. 設計你的講題大綱:一旦有了主題,就要訂下大綱。演講的形式不外幾種:就職演說、得獎感言、勵志談話、方針闡述、開幕致詞、恭賀祝頌等,不一而足。但最好都能包含一個清楚的主題和幾個重點(通常是三個,多了一般人記不住)。
3. 了解你的聽眾:規劃講稿時,一定要想到你的聽眾。他們想要知道什麼?為什麼要出席?講什麼才能讓他們不虛此行?你對聽眾的掌握愈充分,就愈容易進行準備。
4. 注入讓演說變生動的元素:要讓演說生動有趣,別忘了注入幾個元素,例如講故事。有好的故事,講話內容才會精彩。很多演說高手都懂得用故事來起頭,然後帶入演講的主軸。其他可以善用的元素,還包括了時事、軼聞、數據,以及幽默等。
5. 練習,練習,再練習:確定演說內容後,盡量找機會練習。你可以在開車上班途中、跑步運動時大聲背誦重點,也可以對著好友、家人甚至小狗反覆演練。這會讓你對演說更有把握,你會比較放鬆,也會減少上台的恐懼感。
「像CEO一樣」做溝通
有心想要更上層樓的主管,則必須進一步強化演說技巧,並且找到屬於個人的談話風格。溝通顧問貝慈在《人人都要學的CEO說話技巧》書中,歸納出了成功領導人的八大演說祕訣:
1. 給大家big idea:每一場演講或簡報,都需要一個「大觀念」來吸引、激發聽眾。美國前總統林肯的蓋茨堡演講,只講了三分鐘,全文僅二七一個字,卻能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,就是因為他言簡意賅地提出了一個了不起的想法,說服了全國人民繼續奮戰。
2. 針對當下發言:沒人喜歡聽老生常談、千篇一律的罐頭演講,你所談的內容必須跟坐在台下的聽眾有關、跟當下的時事有關,才能獲得聽眾的歡心,否則他們可能根本聽不下去。盡量多觸及聽眾心中的想法,談談大家關心的問題,才能讓他們把重要的訊息聽進去。
3. 講話簡單明瞭:許多演說的效果很差,問題都出在企圖過大,講得太多、太複雜。你的訊息應該簡潔且直接了當,人家才會記得。
4. 實話實說: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,就是誠實與正直,所以,講話要像個CEO,就必須實話實說。你的聽眾不但期待你做出一場優秀的演說,也會期待你能夠說真話,不論真相如何。
5. 保持樂觀態度:身為領導人,無論你所面對的環境是好是壞,你都應該懷抱希望來平衡現實。樂觀主義是領導階層必須具備的特點,成功的領導人必須樂觀地看待各種可能。
6. 放眼未來:發言的時候,要讓聽眾知道你的信念大有可為。你對未來的願景、希望和信仰,將奠定組織的走向。放眼未來,人們自然會起身跟隨,讓理想成真。
7. 要真誠:領導人的頭銜愈大,愈容易阻礙和聽眾之間的溝通,因為聽眾覺得他們跟你之間,毫無共同之處。因此,你的任務就是要和觀眾建立關係,也就是要真誠。
出色的領導人有能力讓自己顯得人性化,卻不失權威,例如,一家航空公司的執行長就很擅長利用自己的背景、興趣,甚至自貶式的幽默(例如他的禿頭),和每一種聽眾建立了連結。
8. 要有所主張:工作不只是一張飯票,人們做事,也是為了參與一份偉大事業。他們希望工作能有目的,組織能有一份使命。所以領導人必須把組織的任務、目的和價值觀,具體呈現出來。
專家提醒,站上講台時,想要讓這場演說加分,還得掌握以下幾個臨場要領:
● 盡量口語化:對聽眾講話,要像跟朋友喝咖啡聊天一樣,字句短一點要比長一點好。聲音、腔調、速度等表達方式,也應該自然、自在。
● 演說時,看著聽眾,不要看投影片。必要時,可以把投影機暫時關掉,或把螢幕調黑,讓觀眾的注意力再度回到你身上。
● 與聽眾建立互動,吸引注意:問幾個問題、要求他們舉手回應、參與分組討論等,都會讓聽眾更有興趣。
● 表現出活力十足,神采飛揚,讓聽眾覺得你很喜歡這場演講。
● 隨時準備應付各種突發狀況:沒有人知道,每次演講會出什麼狀況。也許電腦設備突然故障,也許演講會場臨時更換,你都必須趕快應變。
● 預留一小段發問時間,然後準時結束。
CEO的8大演說祕訣
1. 給大家big idea
2. 針對當下發言
3. 講話簡單明瞭
4. 實話實說
5. 保持樂觀態度
6. 放眼未來
7. 要真誠
8. 要有所主張
掌握演說力必讀
《人人都要學的CEO說話技巧》 ,蘇珊.貝慈著,麥格羅希爾出版,2005年
by 天下雜誌
【文章】8秒內抓住聽眾的注意力
溝通祕技/8秒內抓住聽眾的注意力
整理.撰文 / 劉揚銘
文章來源《經理人月刊》8月號
善於表達的人在簡報或演說中,總是一開始就抓住聽眾的注意力,這就是簡報的「8秒規則」:聽眾會在簡報開始的8秒內,決定你的話值不值得聽。
開場的客套話,其實等於廢話。與其說出像這樣平凡無奇的簡報開場:「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到這裡,我嘗試在不景氣的影響下,以及目前屢創新低的利率環境中,評估近來促成建材業反彈發展的原因。」不如利用以下6種開場方式,讓你在8秒內就能擄獲聽眾的心:
1.反問聽眾
例句:「你們覺得今年美國經濟最大的奇蹟是什麼?不是製造業或金融服務業,甚至不是出兵伊拉克而暴增的國防預算,而是在利率連續5年創下歷史新低的不景氣中,始終保持不墜的房屋市場。」
2.引述一段名言
例句:「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上星期說,過去3年來,走勢堅強出乎意料的房屋市場,幾乎是隻手保住了美國經濟的命脈。」
3.預測未來
例句:「假如目前正熱的房屋市場在未來1年半中,以現在的速度繼續成長,它就會成為歷來維持最久的一波漲幅。」
4.回顧過去
例句:「幾年前,就在911事件後,佛羅里達西棕櫚灘的新建屋只有117件,全面裝潢是85件,建材市場等於是垮了。相較之下,今年當地新建屋有2167件,全面裝潢有1168件,供應商要全面衝刺才能跟得上需求,這個故事在全美各城鎮不斷上演,而且次數多到數不清。」
5.用結尾開頭
例句:「目前房屋市場正熱。和過去50年來任何一個時期相比,現在有更多人正在建造、整修更多房屋。不難想見的是,建材業碰到了歷來最好的一年,而我們現在正站在這波浪潮的最前端。」
6.說一則趣聞
例句:「加州帕羅奧圖市的官員上星期宣布,新建屋和翻修屋的數目將連續3年創下新高。而且在全美2600個新建屋市場最火紅的城市裡,帕羅奧圖只是其中之一。」
一個強力的開頭勝過十幾句客套話,運用以上6個小技巧,花點心思找個故事為你的簡報開頭,就能抓住聽眾的注意力。
(取材自《行動領導》,麥格羅‧希爾出版。整理‧撰文/劉揚銘)